English

社会进步与现代文明

1998-07-03 来源:光明日报 靳万森 我有话说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社会进步不是社会某一因素的单独进步,而是社会诸因素在互联互动中的整体进展。因此,作为社会全面进步过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其发展范围绝不能局限于此,而要同精神文明、观念文化的发展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资本主义的人的畸型化发展的覆辙。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表明,社会结构是一个由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社会进步必须整体推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强调物质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终极根源的基础上,一再强调社会政治、社会意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卢卡奇针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带来的“物化”和“物化意识”,强调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总体性特征,要求重视社会意识、人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二战”前的发展理论一味倚重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二战”后发展学家有感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畸型化偏失开始重视文化价值观念、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启迪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既要防止和反对文化观念决定论,又要避免庸俗经济决定论,既要以物质生产、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重视精神价值、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都要硬。

社会进步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现代文明。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文明最显著的标志是社会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确立和与此相联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这无疑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性、前提性标志,没有它就没有现代文明。然而,由于偏重于技术理性,经济因素的经典文明观愈来愈暴露出严重缺陷。如面对人的“物化”、精神失落、生态环境破坏等后果,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现代文明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体性概念。也就是说,现代文明除了要求走出传统自然经济,极大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外,还要求人的素质、思想道德的现代化,要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意识以及情感方式现代化。现代文明概念从片面到全面的转变的实质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只有充分认识现代文明的实质,并以之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社会才能得到全面进步。

社会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的动态过程及其动力结构亦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偏废,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发展具有精神动力功能、智力支持功能和精神环境功能。同时,精神文明发展也要求物质文明来推动。没有现代工业文明,就不会有个体独立人格、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精神文明成果。因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携手共进。

社会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的落脚点是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其整体价值包含两个维度,即生活“幸福”和精神“高尚”。它们既相互区别,不能相互替代和派生,又互补互动,构成人的价值结构整体。离弃“高尚”的“幸福”是放逐了人文价值内蕴的物欲满足,而脱开“幸福”的“高尚”则是丧失了感性生命润泽的干枯的“高尚”。所以人的整体价值的实现是这两种价值的充量满足和协调发展。而“幸福”和“高尚”价值的实现则分别依赖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